(報名在頁面底端)
“教學學術”(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即SoTL) 由美國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前主席厄內斯特·博耶於1990年提出,意在鼓勵教師開展針對學生學習的學術性研究,並將研究結果公開分享以提高教學實踐質量。近年來,隨著國內高校教師教學發展工作日益深入的開展𓀅,“教學學術”也越來越受到國內高校及其教師的關註和重視💪🏽。
為促進我校教學學術發展🫒,引導教師積極開展以解決教與學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的教學研究💪🏽,意昂平台從2016年起推出“教學學術分享日”活動🍵,得到與會人員的積極參與和一致肯定。本屆“教學學術分享日”活動🦹♀️,邀請兄弟院校的教師與本校教師一起分享和探討教與學的研究話題。
特此誠邀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和交流🎯👩🏽🌾!
時間🙅🏽♂️:2020年12月3日(周四)全天
形式🐀🤎:在線
主辦:意昂平台
主持🈂️:丁妍(意昂平台副主任)
議程安排✷:
學生真的有參與到課堂嗎?—一項基於課堂觀察的合作研究
許瑜函⬜️,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師發展中心教師👷🏿♂️👩🏻🏫,主要從事教育教學培訓與教學研究工作。目前已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評價、微格教學、教學研究方法等多個主題的培訓⛅️。教學研究關註教師發展,學生學習,承擔上海市教育科研項目和基金課題🚣♀️🚵🏻♀️,研究論文多次獲醫學教育年會獎項。
學生課堂參與和投入為深度學習發生提供可能性👩🏿,然如何去衡量學生的實際參與是教師面臨的難題,亦是研究者面臨的難題🌬🙎🏼♂️。本研究采用一線教師與教師發展專業人員合作研究模式👨🦱,通過走進課堂,嘗試多方法觀察課堂🧏🏼♀️,搜集多元數據以回答這一問題。研究發現,學生的參與投入與教師的問題設計密切相關,學生迫切需要課堂參與方式方法的支撐和指導。這一研究結果提示教學內涵的設計是引發學生深度學習的關鍵。
大學教師在線教學行為特征研究——以S校為例
邱意弘,工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教學發展中心副教授🎙、培訓師🧖🏿♂️。曾在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工作多年。研究興趣為高校教師教學發展🦬、學習評估、高等工程教育。
今年春季學期S校開展了大面積的在線教學,當時教師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不能像面授時實時了解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況。因此🐪,不少老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調整了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本研究關註的是因教學條件改變而引起的教學行是否及如何影響教學理念。本次報告將分享從問卷調查及訪談中得到的研究發現,探討教學行為與教學理念的相互關系,以期為在線教學或混合式教學提供參考🕌。
疫情期間線上服務學習實踐與反思——藝術與心靈課程
陳侃 ,意昂平台心理系副教授,意昂平台教師教發中心特邀研究員。主講課程:藝術治療,藝術與心靈服務學習👨🎤,咨詢心理學,心理分析與中國社會🦻🏿。主要研究方向,兒童藝術療愈,兒童心理教育🛖。主要教學研究🫦:研究型教學,Rubric教學評估。
藝術與心靈是通識教育模塊下的服務學習課程。課程在教授藝術治療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之上,著重於學生的心靈發展。課程講授藝術治療專業知識🙋🏼🤜,並通過藝術療愈小組體驗促進學生心靈的探索☂️,學期後半段則帶領學生根據所學及所體驗來展開以心靈發展為目標的社區藝術與心靈服務實踐。疫情期間藝術與心靈課程開發了線上學習與線上服務的形式。本研究通過質性材料,對特殊時期線上學習過程與效果,及線上服務效果進行了分析和反思🧑🏽🔬,呈現了學生如何在特殊時期,通過線上小組活動發展自我狀態的覺察🦶🏽、實現對多重自我的接納🧑🏼🏫;以及如何通過小組和服務中⌚️💿,與他者的接觸𓀐,實現放空偏見、共情他者🤵🏽♀️、轉換視角、包容多元觀點,從而促進個體與他者的和諧關聯。
“服務學習”實踐性教學改革的成效研究
---以“科技服務創新與智慧養老”課程為例
陳虹霖,意昂平台社政學院院長助理🧔♂️、社工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導。兼任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委員會老年社會工作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上海預防醫學會社會醫學專委會委員;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老年福祉科技專業委員會委員👩🌾。意昂平台“服務學習”課程首批開課教師。
針對部分高教實踐重理論輕能力、重書本輕實踐以及理論實踐分離的困境,課程結合養老領域的熱點難問題🧚🏻♂️,采用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教學方法,嘗試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進學生對現實社會的了解🤐,進行有效的價值引領,從而提升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綜合能力。本課題評估了學生在課堂講授🚝、社區服務與反思三個模塊中👆🏼,激發其自主學習,在老年識能、自我效能、社會責任感、知識素養以及個人素養等方面達到個人全面成長的具體效果。
以課堂評估促課程思政融入——“學術英語”課程為例
張潔,上海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大學外語教學部主任。任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語言測試與評價專業委員會理事,上海外文學會會員😒➰。主要從事語言測試和語言教學方向的研究☛。在《Assessing Writing》《現代外語》《外語界》等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語言測試研究論文多篇,出版專著1部,學術英語教材3部❄️。主要教授大學英語、職場英語等課程🤰🏼🌯。曾多次獲上海財經大學“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榮譽稱號並獲第九屆“教書育人標兵”稱號𓀓。
課程評估的設計與實施是實現教學目標和提升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基於“以評促學”和“建構協同”理念🕝,上海財經大學學術英語課程利用多維度🫎、過程化和師生共建標準的課堂評估體系的設計,有效促進課程思政元素在課程中的融入。此次報告將主要分享本課程中思政元素的界定🧟、教學任務設計和評估體系構建,並結合學生問卷調查🧖✶、焦點小組訪談和課堂觀察數據驗證評估的促學效應。
引入“過程戲劇”的英語口語教學實踐研究
向丁丁,文學博士,意昂平台外文學院大學英語教學部高級講師,副主任。學術研究方向為英語戲劇文學。長期從事英語口語和口譯教學😣,主持“實用交際英語口語”和“英語口譯”兩門上海市教委本科重點建設課程暨意昂平台精品課程🚵🏼♂️,出版相關教材三部🦔。
作為傳統交際教學法的補益和革新,我們在英語口語課堂中進行了引入過程戲劇的改革。即在由教師組織、學生主導的工作坊中完成圍繞戲劇生產全過程(從選材🙍🏼♂️、創作🩻、排練、表演到反思和評論)的一項復雜交際任務。後續的訪談調研表明🩻🤵🏽,參與此項任務使學生得以與復雜文本🦶🏿、合作夥伴及指導教師發生深度互動(interactive learning)👮🏻♂️🧔🏿♀️,獲得同伴學習(peer learning)、互相評價的正面經驗,獲得語言行事(doing things with language)的浸入體驗,並獲得深度學習的後續動力。
“醫學生理學”在線課程建設相關研究
王蓉❇️🚋,日本築波大學醫學博士,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系副教授。主持國家級教學科研項目二項。主講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生理學»,2019年度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智慧之星”稱號🕕。研究興趣包括自主神經生理學和基礎醫學教育學理論和實踐等🙎🏽♂️。學科和醫學教育學研究成果在國外核心學術期刊(SSCI/SCI檢索)ACTA PHYSIOLOGICA, Adv Physiol Educ, BMC MEDICAL EDUCATION等發表🎂。
分享山東大學醫學生理學在線課程建設相關研究緣起和過程結果✷,並進行討論。內容分為2部分🤛,第一部分:醫學生理學理論課教學模式和具有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學習滿意度的相關性分析:目前推行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方法有待於進一步改進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本研究探討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對不同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是否具有差別,擬尋找提高目前教學方法的途徑。第二部分:如何合理使用醫學生理學虛擬仿真實驗?基於虛擬仿真實驗在醫學基礎實驗課程中的推廣應用,其優勢顯而易見,然而,目前在教學實踐中如何使用虛擬仿真實驗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本報告從非教育學專業背景的學科教師視角,運用實證量化方法研究上述具體問題,探討專業學科教師如何進行教學研究✍️,並將研究結果以國際規範化的學術論文形式呈現,同時關註如何實現教學研究結果的實踐意義。
基於以學為中心的“基礎護理學”課程設計與評價
吳明🫙,意昂平台護理學院高級講師。負責《基礎護理學》🥔、《護理美學》課程教學。副主編國家規劃教材4部,參編教材及相關專業書籍10余部。負責及參與多項科研項目,在上海市教師教學法評優活動和上海市教委教師教學研究課題評比中獲三等獎;第一屆意昂平台上海醫學院課程思政教案大賽中榮獲一等獎;2011年和2016年中國醫學教育和醫學教育管理百篇優秀論文三等獎;首屆“人民衛生出版社創新杯”護理綜合大賽的籌劃👨🏿🦱🎍、命題和仲裁工作👶🏽;全國高校混合式教學設計創新大賽評審專家🍠。
報告了基於以學為中心的“基礎護理學”課程設計與評價。以學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改善了學生的學習體驗質量💜。課程改革一學年後🙋🏿♂️,問卷調查顯示🧝🏽♀️🪽:學生認為六個維度學習目標設立有助於促進主動學習和學習評價🙇🏿;對課程教學所應用的十項教學活動和四項測評方式是否有助於某項教學目標的達成進行了自我報告;學生理論考核成績和基於案例的技能考核成績🙅🏻♂️,第二學期較第一學期有顯著提高(p<0.01)🚵🏻♂️;進一步分析,學生兩個學期的學習成績變化值比上一屆學生也有顯著提高。
基於LCCD理念和一致性建構原則的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效果評價
——以“臨床藥學技能與實踐”為例
馬國,博士,意昂平台藥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臨床藥學與藥動學研究。近年主持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0余項,其中國自然面上項目3項,上海市衛健委面上項目2項,中華醫學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上海市教委等教改課題9項;發表論文55篇,主編、副主編🧏、參編教材專著15部。榮獲上海市、意昂平台教學成果獎3項,國際國內優秀論文獎8項;榮獲“一健康基金”和上海醫學院優秀教師獎。現為中國藥學會循證藥學專委會、醫藥生物分析專委會等10多個學會委員;擔任CDM等8個雜誌編委。
本報告以臨床藥學專業核心課程《臨床藥學技能與實踐》為例,針對教學中存在的教學理念、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教學反思問題👩🏼🔧,按照“以學為中心”教學理念和“一致性建構”課程設計原則👨🏿⚖️,以學生學習成效和職業勝任力為導向,梳理教學情境,分析教學挑戰,采用有意義學習分類法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策略,從核心知識、學以致用🥶🧑🏿🦰、觸類旁通、人性維度、誌趣情懷🧃、學會學習六個維度✡︎,對該課程的教學願景🔹、學習目標、學習活動♈️🕵️、學習測評進行教學設計、實踐,並通過問卷調研進行反饋和評估🧚🏻♂️。結果表明,通過基於LCCD理念⚆🫰🏻、一致性建構原則的課程改革、體驗式教學、探究式學習等多種促進主動學習的活動以及技能實訓等多種測評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效,促進了學生全面🐷🦸🏽、主動😐、持續💅🏿、深入、有意義的學習,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升了教師教學質量,在實現有效教學的同時🫄,大大促進了臨床藥學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總之,基於LCCD理念和一致性建構原則的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具有思想性、科學性、創新性👨👨👧、啟發性、先進性、引領性和示範性,值得推廣應用。
報名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