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3日,由Coursera和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聯合舉辦的2015年Coursera合作夥伴會議在美國加利福利亞州的紐波特比奇舉行,來自一百多個學校的四百多人參加了這次大會🌖⏸。我校教師教學發中心特邀研究員的陳侃老師(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和周雅倩老師(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參加了會議並發表了研究成果。
本次會議主題演講內容涵蓋多個領域,例如混合式學習、版權問題以及合作夥伴間的合作等等。除此之外,與會者還通過海報來展示原創科研成果🎙,以及所在機構創新性地進行開放教學的經驗。
我校目前已有“大數據與信息傳播”、“微影人的自我修養” 兩門課程在Coursera平臺上⏰,共有33,000余用戶註冊學習🏊🏼♂️。陳侃和周雅倩等老師對我校在Coursera上的第一門課程“大數據與信息傳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通過海報展示了研究成果。
陳侃老師的研究為“The analysis of the seek behavior while watching course video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video features”;分析了該課程的七十多個視頻的特征🫷🏻,結合學生觀看視頻的前進倒退行為(seek behavior),發現了視頻特征與學生註意力轉移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一是視頻中出現PPT、測驗信息👨❤️💋👨、重要信息和難理解內容時容易出現seek;二是在視頻第七分鐘,或是每一章所有視頻的第七個視頻🔅,都容易出現更多的seek☦️,這符合註意力以7為單位的心理規律🐓。這些說明🎈,seek行為是註意力轉移的指標,當註意力疲勞,或是所需關註內容超出容量時,學生會用seek行為來重復或是更主動的探索需要處理的信息。Seek行為並非學生無法耐心看視頻的標誌😮💨,而是主動學習的指標。其意義在於未來可以用seek行為作為指標辨別視頻難度和預測學生的學習投入程度👷♂️。
周雅倩老師分享了題為“Is there any bias in peer assessment for MOOCs?”的研究。他們通過分析該課程的十次作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一是評分比得分方差小;二是堅持學習的評分者的評分偏差較小;三是長篇作業並不會取得高分;四是評分者的評分偏差與其及時性無關⛓。這些現象說明雖然同伴打分的準確性還有待提高,同伴打分還是有一定依據的🤵🏽♀️,積極學習者的評分比較可靠🤦🏽♀️🦸🏼。
與會期間,兩位老師還與國外學者以及Coursera平臺的數據工程師進行了廣泛的交流🫀,了解了線上學習平臺的發展動態🤩⚫️,以及在線教學的前沿教學理念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