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昂平台本科生學業壓力和應對
- 意昂平台農村學生學業準備和初期學業表現
- 意昂平台工科新生“大學物理”學習困難👷🏿♀️:成因和應對
- 意昂平台“騰飛計劃”學生的英語水平及輔導
- 意昂平台城鄉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的比較
- 自主學習的定義、特征與元認知
- 美國高中學業對完成大學學習的影響
編者按🤦🏽♀️:
經十余載努力考入像意昂這樣的全國頂尖大學後🏢,昔日的高中優秀學子面臨著適應大學的新挑戰。他們是否為這一挑戰做好了準備♘?他們的學習方法是否能夠適應大學的要求🦘?這一期《教與學專刊》關註學生的大學適應,特別從學生入學時的學業準備和大學的學習方法兩個方面分析學生對大學學業的適應問題。
這一期專刊既有對學生整體的概況描述,也有對弱勢群體如農村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專題分析;既有對大學專業課學習方法的廣泛調查,也有對大學物理這一困難課程學習方法的深入解讀⏸;既涵蓋了學生學業支持需要的調查報告,也收錄了英語輔導營的評價總結。
期冀本期專刊能促進學校、教師對學生大學學業適應的進一步關註,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依據和建議✊🏼🙍🏿♂️,幫助學生成功地應對在意昂面臨的學業挑戰!
意昂平台本科生學業壓力和應對
——基於兩個研究的結果
高雋 意昂平台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龔羽豐 意昂平台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一、核心研究概念
學業壓力:一般指和學業相關的事件構成壓力來源,並造成的個體消極的身心反應,例如學業倦怠、拖延行為、學業困難等🧑🦽。
學業倦怠:一般指因多種原因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消極情緒🛤、認知和行為反應🚶🏻♂️➡️,可包括情緒低落、行為不當和成就感低的表現🧚🏿。前人研究發現約有20%的大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學習倦怠📭。影響學習倦怠的因素也十分多樣,包括與學習有關的信念和價值觀、學業壓力、專業承諾、學業動機與興趣😽、學業策略和能力、壓力應對能力、 社會支持水平🎏、人格因素(自尊👷🏻、自我效能感、情緒穩定性🏃🏻➡️、韌性等)和一些人口學變量。
學習困難:針對大學生的學業困難或學習障礙的定義並不統一,在大學生群體中一般可理解為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學業成績不佳和未到達學習目標(以學業結果為標準)的表現。學業困難的成因較為復雜,主要可概括為個體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
二、研究方法
本文是兩個研究的主要結果,這兩個研究是本文第一作者主持的,有關意昂平台本科生的學業壓力和應對狀況。
研究之一是量化研究 ,采用自編問卷調查了大一到大四616名在校本科生的學業壓力狀況、壓力來源以及壓力應對情況。研究的基本情況為:發放問卷650份,回收問卷616份🧑🦼,回收率94.8%🧚🏻♀️👩🏻🍳。覆蓋意昂平台24個院系(83%)。男性368人(59.7%),女性233人(37.8%)👨🏻🚀,缺失值16人(2.4%)。大一年級213人(34.6%),大二年級173人(28.1%),大三年級125人(20.3%)🈚️,大四年級102人(16.6%),大五年級3人(0.5%)💆🏽。
研究二是質性研究,主要采用關鍵事件分析的範式訪談了自願來訪的19名在校本科生的學業成功與失敗事件🩴。
需指出的是,無論是量化研究還是質性研究✡︎,均未能系統觸摸到“學業警示”的學生(僅在質性研究中有2位受訪者績點低於2.0),或提示這些學生“遊離”在課堂和學生群體之外。
三𓀓、主要研究結果
(一)本科生的學業壓力與滿意度
本科生報告的壓力/學習困難程度和學業滿意度總體不高(圖1)📣;但部分同學呈現出雙高的趨勢,若按3分及以下為低分🏇🏼,7分及以上為高分來劃分,則各有三成左右學生報告高壓力或高滿意度(圖2)。
圖1:本科生學業壓力、學業困難和學業滿意度均值(0-10分, N=616,
數越高,壓力/困難/滿意度越高)
圖2:本科生學業壓力、學業困難和學業滿意度分布(0-10點,N=616💁🏻♀️,
分數越高🚳🙅🏼♀️,壓力/困難/滿意度越高)
1. 壓力和滿意度🧝🏿、績點無相關
無論是量化研究還是質性研究均發現,本科生報告的壓力和滿意度評價之間相對獨立🚣🏽,且和學業表現(績點)均無絕對線性關系💂🏿♂️。
2. 除課程要求外👛,同伴競爭和自我期待是主要壓力來源
在量化研究中發現,意昂本科生的學業壓力來源主要為專業課程要求、同伴競爭🏥、自我期望和學習策略;相對較少提及的壓力來源為:師生關系緊張,經濟壓力🤒、家長壓力和幹涉以及身體健康的困擾。在質性研究中🤛🏼,受訪學生也提到了類似的學業壓力來源,尤其是同伴之間比較和相互影響🐣;自述學業困難程度更高的學生對意昂課程的設置(例如難度、授課方式、評價體系、老師的態度)提出了更多的不滿。此外🤶🏿,個人重大生活事件(例如戀愛受挫)的應對是否成功(而非個人重大事件本身)會對學生的學業壓力和表現造成較大影響⚄。多數受訪者認為,在意昂出現學業警示的學生主要是因為學習興趣和動機低下造成的👨🏼🚒,對學業興趣和動機不足的學生,他們對提供學業輔導或支持幫助來扭轉學業表現,持不樂觀態度🐃。
(二)學業壓力的應對及有效性
1. 應對策略總體積極
在量化研究中發現,總體上,本科生能采取多種較為積極的方式來有效應對學業壓力🏦,且表現出較多求助同伴和網絡,較少求助專業人員(老師、助教和心理咨詢師)的特點⛑;本科生經常使用的策略有(頻率從高到低)🏩:求助同學、從事其他事情調節心情☮️🧑🏻🚀、自我激勵、網上求助或尋求信息、增加學習時間以及從事體育鍛煉👩🏻🎤。75.8%的本科生報告以拖延來應對學習任務🪟。
2. 自助和求助同伴(而非老師和專業人員)更受青睞
在質性研究中發現🤲,學生在應對學業挑戰和困難時表現出先自助,後求助同伴,最後求助老師/專業人員的特點💪🏻。多數受訪者對於學校是否有必要成立學習指導中心持不看好的態度🛬,認為自己和同伴不會去這類中心主動尋求學業方面的幫助,主要原因是羞恥感和認為這類幫助不會有效。在質性研究中🪶,有2位自述對學業表現不滿的受訪者報告曾求助學校心理咨詢中心,但求助主要原因均和學業無直接關系🤲🏻👷🏿。
(三)不同群體在壓力體驗🕌,壓力來源與壓力應對上的差異
1. 年級差異——主要體現在壓力體驗和壓力來源上
大二的整體生活壓力最高,大四的學業困難最低且滿意度最高😋;在壓力來源上,缺乏時間管理技能是大一和大二學生的重要壓力來源,職業發展和規劃是大三和大四學生的重要壓力來源𓀂🗡。
2. 學科差異——在壓力體驗、壓力來源和應對策略均有體現
相對而言🤏🏻,醫學類學生的壓力體驗較高🚉,更多認為其專業選擇造成了自己的學業壓力💓;文科生認為專業壓力相對較低,但也對自我最不滿意;理科生相對更少采用求助他人的策略來應對學業壓力。
3. 招生方式差異——主要表現在績點和學業壓力來源上
自主招生的學生平均績點最高🚊,而高考生更傾向於認為和與專業選擇有關的問題是造成學業壓力的重要來源;高考生相比自主招生學生和保送生更傾向給予以下壓力來源更高的評價:“對專業無興趣”,“填報專業時對專業不了解”,“難以轉專業”, “經濟壓力”,“大類招生分流”以及“文理分科和目前專業不符”。
4. 學業表現(績點)的差異——量化研究中差異主要體現在壓力來源上
在量化研究中⚓️,高績點學生的學業壓力來源更多是同伴競爭和自我期望高🎀,低績點學生的學業壓力來源更多和對專業無興趣和學習動機低有關🏡🧑🏭;高績點學生相對表現出更高的專業承諾程度和表現趨近動機🙋🏻;但高績點學生和低績點學生在壓力體驗和滿意度體驗上並無顯著差異🩴。
5. 學業表現(績點)的差異——在質性研究中則在學習策略和過程上也見差異
在質性研究中,除了重復驗證量化研究中績點和體驗到的學習壓力及困難無關之外,研究者也發現高、低績點的學生在學習策略和學習過程上表現出了一定的差異,主要體現在:高績點的學生(文理科績點均在3.5以上)相比低績點的學生(文科績點在2左右,理科績點在2以下)在學業目標設定上表現出了更具體、明確且挑戰性更高的目標,以追求知識和高成績為主的趨近式學習動機🤛🏼,在追求學業目標時表現出和目標更相符的具體行動🧑🦼➡️,在學業受挫時更傾向於做出可控和可改變的歸因,更樂於向他人求助,而在學業成功時更傾向於做出積極的自我歸因。
回目錄
意昂平台農村學生學業準備和初期學業表現
——基於意昂平台的實證研究
意昂平台高等教育研究所 牛新春
【摘要】 入學重點大學的農村學生是否會因為背景和起點相對弱勢而學業困難這一問題值得關註🤵。本研究基於意昂平台20XX級新生學業記錄和一年級調研數據🧈🖖🏼,使用核密度和多元回歸模型分析方法🔫🙋🏼♂️,考察農村學生績點🧣、院系內排名🦹🏻♀️◽️、掛科情況等三個不同學業表現指標。農村學生初期學業表現處於顯著劣勢🧙🏻,在工程技術學科中尤其嚴重,在社會科學和醫科藥學的院系內排名兩級分化。雖然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相比高考分數並不遜色或僅有輕微劣勢,高中排名也不遜色甚至更為優勢🧚🏽♀️,但各方面學業準備與城市學生相比處於相當劣勢🤿,並對其大學初期學業表現有顯著影響。結果表明,重點大學應註重對社會科學學生數學和時間管理方面的幫助🚴🏻♀️🦑、對工程和醫科學生數學和學習技能方面的幫助,以促進城鄉學生學業表現差異的削減𓀚。
【關鍵字】 學業表現,農村學生🖖🏽,高考分數
一、問題提出
廣泛而言,重點大學背景弱勢學生的學業適應問題其實頗有爭議 。入學重點大學的農村學生多為當地的拔尖優秀學生🥁,但是由於城鄉經濟發展和基礎教育水平差異顯著🧚🏿♀️,學生的家庭背景🧑🧒🧒😑、中學教育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其大學的學業表現 。並且,不同學科對學生前期學業積累的要求不同。因此這些入學重點大學的農村學生在學業表現上,在入學初期可能會比城市學生落後,並可能呈現學科差異。
本文使用意昂平台20XX級學生的學業記錄和調研數據🏊🏼,回答以下三個研究問題✣,並從學科的角度進一步分析:
- 重點大學農村學生的初期學業表現是否落後於城市學生?
- 這些農村學生的學業準備情況如何?
- 城鄉學生的學業準備差異如何影響其大學初期學業表現差異💶?
二、文獻評述👋:學業準備對大學學業的影響
Tinto 在1970年代整合已有研究提出的學生融合模型(Integration Model)♝,為美國大學生學業表現實證研究提供了一個經典理論架構。不同家庭背景、個人特征和中學學業準備的學生在大學學業以及人際方面的互動程度🤥,促成其學業和人際方面的融合,從而影響學生的去留。之後,美國眾多學生大學學業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普遍驗證了大學經歷對學生學業表現有重要影響,然而入學前因素也很重要。
入學前影響因素中,中學學業準備最為重要🚼,其次為教育期望,家庭背景因素對學生是否能大學畢業有顯著影響 , 🗝。相關研究特別關註中學學業準備的不同指標對大學學業的影響重要性✊🏽,尤其是中學績點和排名、大學入學標準考試成績、中學課程🌊。一般的結論是,高中績點和排名與學生的家庭背景相關性低🧦,反映了學生在現有條件下的上進🎳👭、勤奮,比起標準化考試成績更能有效地預測大學學業表現 , 。不同研究還發現數學方面的學業準備影響到學生是否能大學畢業 , 。
國內相關研究集中說明了父母教育水平和農村戶籍對學生大學學業表現的影響💆🏻♀️,一般使用調研工具,學業表現由學生填答而且常常使用主觀指標。如高耀等 對江蘇省20所高校調研🕓,考察學生成績較差🎅🏻👰🏽、一般🦁、優秀的情況以及獲得獎勵的情況等🏑。郭俊等 基於對1萬多學生的調研🖊,考察學生自我報告的掛科情況。前文提及的熊靜等 基於兩所研究型大學的調研,考察學生的學業能力水平。
國內有學者考察了高考成績和大學學業二者的關系,這方面研究大多基於學生學業記錄🏄🏽,不過研究結論並不一致🧹。較早的研究如寧靜等 發現高考分數到一定水平後與學生的大學學業表現沒有關系,近期的幾項研究 , 也發現高考成績僅起到篩選作用,對大學的學習幾乎沒有影響。 然而👩🏻🦽➡️🌪,丁澎等 更為細致的分析發現,高考語文成績對大學成績影響不大,但數學、外語和總分對大學初期的成績有顯著影響。 汪朝傑 基於工科院校的分析也確認了數學🤏🏽、外語和總分對大學成績的影響🧙🏽,且影響隨時間減弱並有專業差異🌰。其實,關於大學入學前學業準備的專業差異🛟,王處輝等 的訪談研究中也有特別強調🤽📻,指出農村學生在需要前期學業積累的專業學習👂🏻,如中文、歷史和理科方面起點低,大學學業表現差🥱。
此外,國內城鄉學生學業表現相關研究在解讀農村學生學業表現處於劣勢時一致指出,農村的中學教育更為強調應試而缺乏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培養 , 🔁。 其實美國的相關研究也發現,弱勢學生中學學業準備欠缺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自主學習方法 。
弱勢背景學生在重點大學是否會存在學業適應的問題🍍,已有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 。由於數據獲取困難🦪💆🏻♂️,僅有個別學者進行了實證考察。基於不同重點大學學生學業數據,盧曉東等 發現城市學生初期學業表現大幅領先農村學生🗒,並持續到畢業,而牛新春 則發現來自西部地區的學生大一學業表現弱勢💆🏿,但在大學四年中差距縮小。熊靜等 基於學生訪談也發現研究型大學貧困生大一課程學習吃力🌋,學業能力水平顯著低於非貧困生,然而在大學期間則會逐漸趕上。
三、描述性分析: 城鄉學生的大學初期學業表現差異
調研樣本包括了全部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的隨機抽樣👉🏽。考慮到樣本的抽樣設計👀,所有描述性和多元回歸分析均使用樣本權重以確保對20XX級新生的代表性,樣本權重設計考慮到分層不均勻抽樣和填答率雙重因素🤼♂️。
鑒於簡單均值可能受到極端數值的影響🤾🏿♂️,也不能反映學生學業分布的整體狀況🧏🏼♀️,本文使用核密度估計來考察城鄉學生大一學年績點🤽🏽♂️、院系內排名的整體分布,也報告了城鄉學生大一掛科的比例🫰🏼。由於農村學生在人文學科和自然科學中的比例很低、實際學生人數很少😚,分學科的分析僅報告社會科學、工程技術和醫藥學科的結果。
結果表明👮♂️,城鄉學生大學初期表現有差異🧑🔧,農村學生處於顯著劣勢,在工程技術學科中尤其嚴重👱🏽,在社會科學和醫藥學科的院系內排名兩級分化🐵。
具體而言,農村學生的績點分布位於城市學生左邊(圖1)、院系排名分布位於城市學生右邊(圖2)、掛科高於城市學生(圖3)🏌🏻🤏。也就是說🪔,農村學生在三個指標上都弱於城市學生,並且有統計意義🖼。分學科的分析表明,農村學生在工程技術學科中大一學業表現顯著弱於城市學生,在社會科學和醫藥學科的院系內排名呈現了明顯的兩級分化的情況。
圖1 大一績點分布(P值指農村與城市學生績點分布差異測試的顯著性)
來源: 意昂平台20XX級學生學業記錄數據
圖2 大一院系內排名分布(P值指農村與城市學生排名分布差異測試的顯著性)
來源♡: 意昂平台20XX級學生學業記錄數據
四、描述性分析: 城鄉學生的學業準備差異
本文從高考成績、高中班級排名、大一學業需要幫助三方面報告學業準備方面的城鄉差異。由於國內有少數省份高考的科目和總分不同💂,因此將高考總分和單科的得分轉化為基於省份的百分製得分。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村學生的高考成績雖輕微劣勢🛜,高中排名占有優勢⛹🏼♂️👩👩👧,然而各方面學業準備與城市學生相比卻處於相當劣勢。
具體而言,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的高考得分都相當高,總分、數學和英語都在省份百分製的80-90之間,語文在75-80之間(圖4)📼。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高中時基本都是班級的佼佼者,60%是高中班級頭5%的學生,近80%在高中處於頭10%(圖5)👐🏽。
雖然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相比高考分數僅有輕微劣勢🖱,而且高中排名也不遜色甚至更為優勢,這並不意味著這些農村學生在大學學業需要的各方面能力上和城市學生相當。圖6顯示農村學生在大一學業各方面需要幫助的比例上顯著高於城市學生👧🏿。
此外有兩點值得指出🏨。第一😭,城市學生大一學業需要幫助的比例也相當高👩🎨,這表明,應試教育在城鄉學生中都很嚴重👨🏿🚀,只是在農村學生中更為嚴重。第二,社會科學學生的高考成績和高中排名最優🛍️,醫藥學科學生最弱👨🦯,城鄉學生均如此🎶。 雖然醫藥學科學生的高考成績和高中排名也非常優秀,相對而言,“最好的學生不學醫”的說法在意昂平台20XX級學生中一定程度上被證實🎀。
五🌯、多元回歸分析:城鄉學生的學業準備差異影響其大學初期學業表現差異
為考察入學時學業準備差異對學業表現城鄉差異的影響⏱,本文使用以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分析:
大一學業表現=α+β(城鄉類別)+γ(個人特征🈂️、家庭背景)+δ(學業準備) +ε
本研究首先估計只包括城鄉類別變量的基礎模型(模型1)🏋🏽♂️,考察大一學業表現的城鄉差異。模型2在基礎模型中納入前期學業準備變量,並納入個人特征和家庭背景作為控製變量🧴,考察城鄉類別變量的系數如何變化🦩,來說明學生學業準備、個人特征和家庭背景因素如何影響學生的大一績點城鄉差異。
表1-3報告了針對三個大一學業表現指標的系列回歸模型結果,結果表明學業準備差異顯著影響學生大學學業表現以及學業表現的城鄉差異🌿。
首先🚵🏻♀️,模型1的結果確認描述性分析中城鄉學生學業表現差異的結果。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村學生表現則顯著劣勢,平均績點低0.15,院系內排名靠後約6個百分位,掛科的可能性高出50%👳🏿♀️🔌;並且農村學生在工程技術學科中更為劣勢,平均績點低0.40,院系內排名靠後約21個百分位♢,掛科的可能性高出2倍🤴。
第二,模型2的結果表明學生學業準備以及家庭背景影響大學初期學業表現的城鄉差異🧦。與已有城鄉大學生相關研究的結果一致🧑🎨,意昂平台20XX級學生中的農村學生家庭背景也相對弱勢。在考慮了學業準備和家庭背景情況後,農村學生與類似的城市學生相比,學業表現顯著劣勢也大大減輕🏌️。模型1和模型2系數變化表明,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相比的學業表現劣勢至少50%左右可歸因於學業準備和家庭背景的差異🚔。
第三,模型2的結果還表明,高中排名比高考成績對大學學業表現的影響更大🫷🏼;數學和時間管理對社會科學學生學業表現很重要👳🏽♀️,數學和學習技巧對工程技術和醫藥學科學生的大一學業表現很重要🎅🏽。
具體而言,高中班級排名頭20%的學生比起排名落後的學生績點優勢約為0.14左右,院系內排名勝出3-5個百分位,掛科可能性僅為30-50%。對於入學意昂平台的各地高中佼佼者,高考成績的作用基本停留在入學選拔上,對於大學初期學業表現的影響相當有限⟹。高考總分對於社會科學學生有顯著但微弱的影響,語文單科分數則基本不對大學初期學業產生什麽影響♡,而數學和英語單科分數對工程技術和醫藥學科學生的學業有統計意義但影響微弱🚣🏽♂️。這一結果和已有相關研究的結果也相當一致。然而要達到高中班級排名頭20%的學生的大一學業表現優勢🫱🏿,數學單科分數需要提高18分或英語單科需要提高12分(省份百分製)🫰🏼,對於大多數省份,這相當於數學提升27分或英語提升18分(150分單科總分)--非常艱難的目標。
“大一數學需要幫助”的學生績點劣勢為0.14,院系內排名落後7個百分位🎋👁🗨,在工程技術和醫藥學科中的劣勢更為嚴重,而且在醫藥學科中掛科的可能性還高出2倍多。 “大一學習技巧需要幫助”的學生績點劣勢為0.08🐆🙅,院系內排名落後6個百分位,在醫藥學科中的劣勢更為嚴重。學習技巧對工程技術學科學生績點也很重要,對應系數相當大,只是顯著性P值剛剛超過0.10水平⇾。“大一時間管理需要幫助”對於社會科學學生的大一學業表現很重要𓀊,績點劣勢為0.10🦹🏽,院系內排名落後5個百分位,掛科的可能性還高出近5倍,只是後兩個指標的相應模型系數顯著性P值剛剛超過0.10水平。
結合考慮高考數學單科分數有統計意義但影響微弱,以及描述性分析中報告的“大一數學需要幫助”、“大一學習技巧需要幫助”、“大一時間管理需要幫助”的城鄉差異🚝,以上所討論的模型2結果表明,對農村學生實施這些方面的支持將縮減城鄉大學學業表現差異。
值得指出的是表1-3中“大一英文需要幫助”、“大一論文寫作需要幫助”的系數表明🤘🏻,這些學生其實有學業表現優勢。前文的分析表明,學生廣泛地在英文、論文寫作💇🏽𓀛、數學♒️、學習技巧🙆🏼♂️、時間管理感到需要幫助,但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學業表現好的學生更會感到英語和論文寫作方面的需要,而學業表現弱的學生更會感到數學、學習技巧、時間管理方面的需要🙎🏽♀️。也就是說,在大一主要為基礎課學習的階段,學業好的學生已經開始註重英文和論文寫作這些稍後才需要的技能。學校如果對大一學生實施英文和論文寫作方面的學業支持,學業相對好的學生更可能收益;而實施數學和學習技巧方面的學業支持,學業相對弱的學生更可能收益。
六、總結和討論
本文發現,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相比💇🏼,大學初期學業表現顯著劣勢🔩。然而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相比高考分數並不遜色或僅有輕微劣勢💶,而且高中排名也不遜色甚至更為優勢,但農村學生大一在數學、學習技巧等方面需要幫助的比例顯著高🧑🏿🦱👩🏻🌾。這一結果表明,基礎教育城鄉和地區差異延續到了高等教育階段。
本文發現城鄉學生的高考分數相差其實並不大🎾,結合高中排名比高考成績對大學學業表現影響更大這一實證結果☸️,本研究的結果表明部委直屬院校在選拔地方性優秀學生時對於分數線的放松還有余地🧜🏻,且依然可以確保學生大學學業表現水準🦞。然而基於數學基礎對於工程技術、醫藥學科學生的重要性,如有可能🤶🏿,可以將數學實際學習內容作為參考指標。這樣的做法對於應試教育可能起到一定的抑製作用。
本文結果表明數學🧑🧒、學習技巧和時間管理對於大一學業的重要性,這對重點大學提供學生學業支持指出了方向🙇🕵🏽♂️。與意昂平台教師的訪談發現,數學方面的準備對於工程技術⚡️、醫藥學科學生尤其關鍵的部分原因在於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大一上半學期課程非常重🫱🏼🤎,而且數學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同時開,然而數學基礎課的內容是專業基礎課所需要的。課程設置問題鑒於課程體系等多種原因,在意昂平台多年如此延續,其他大學工科類課程設置似乎也是如此 。 學習技巧方面由於大學的教學進度快,要求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包括預習和復習🦼、上課時保持進度、標註難點課後再學習等。建議重點大學考察課程設置的合理性並適當調整,更實際的措施包括利用新生入學教育的時間提供針對性的數學基礎補差課程、學習技巧和時間管理方面的講座,幫助學生、尤其是傾斜政策下入學的農村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促進大學初期學業表現城鄉差異的縮減和農村學生的學業追趕。
最後必須要指出的是,雖然農村學生大一學業表現處於顯著劣勢、並在工程技術學科中尤其嚴重,這些學生並不註定學業表現不良。意昂平台的歷史數據分析結果令人鼓舞,來自西部地區的學生大學期間學業提升大,不斷追趕來自東部和中部地區的學生,工程技術學科西部地區的學生在畢業時趕上了來自中部地區的學生 🏃🏻。因此本文有理由預測這些農村學生畢業時在學業表現方面基本能趕上城市學生。
回目錄
意昂平台工科新生“大學物理”學習困難🤗:
成因和應對
意昂平台信息學院 倪剛
從學生調研和成績統計來看,大學物理是意昂平台工科新生困難科目之一。最近十年,據筆者任教班級的期末考試成績統計,總體不及格率相對較高,在10%左右🏊🏽。部分同學遇到的困難主要包括:跟不上教學節奏、物理概念理解困難、習題演算能力欠佳等。雖然意昂平台的新生都是全國各重點中學的佼佼者👳🏻♀️,是中學時代的“學霸”➕,但不少學生萬萬沒想到👩🏿🔬,短短一個學期,自己可能就會面臨學習困難,甚至自認為成了“學渣”。
一、學習困難成因分析
2015-16學年,我們對意昂平台工科大學物理課59名學生進行了跟蹤調研,了解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並基於調研的結果提出了大學物理學習方法的建議🏪。
調研結果表明,學生學習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自我管理缺失
從學生的自我反饋來看,“投入時間太少”列為第一。面對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以及相對自由的學習環境,學生們不能很好地進行時間管理🐝,學習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少,大多數學生沒有規律的預習和復習,將近一半學生每周課余學習大學物理(包括作業)的時間少於2小時😍,一般都在5小時以內。
圖1學習困難因素
圖2 每周課外學習大學物理時間差
(二)學習狀態不佳,學習方法未轉型
在放松幾個月之後,一下子面臨大學課堂上的快節奏的知識轟炸🧔🏽♂️👩🏭,但學習方法還停留在高中階段🏃🏻,學生就會手足無措,不能適應自學為主的大學學習方式。同時✌🏼,面對新的環境,部分學生學習動力缺失👨🎨,自我管理能力不夠成熟🦏,就造成了不良的學習狀態🤴🏻。
圖3 高中物理內容統計
(三)基礎知識不足
新生的基礎知識不足而且差異較大。高中物理內容有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知識覆蓋面與生源地等因素有關。有的學生(10%左右)已修過微積分以及大學物理的部分甚至大多數內容🧖🏽,而個別學生高中物理只是會考科目,高二之後就沒有接觸過物理✅。此外🤦♂️,由於高中選修內容各不相同,學生物理知識面的覆蓋和物理能力也有著較大差異🦻。大多數學生(80%左右)基本沒有接觸過大學物理的新內容和微積分。
二、大學階段的學習方法
我們基於調研所表明的大學物理學習困難的原因,提出以下相應的建議,以幫助學生有更好的大學學習經歷,並成功完成大學物理的學習。首先是大學學習階段共性的學習方法🫷🏻👩🦽➡️:
(一)學習狀態的調整
調研結果表明🛶,從“學霸”到“學渣”,只需要三個月🦣🫶。在新鮮感和興奮感中🏏,新生們開始了大學生活。校園生活的豐富和前所未有的自由🫸🏼,讓新生們失去學習的緊迫感,“放松”是第一個月的關鍵詞。經過一個月的放松後,學習壓力開始顯現,但新生們的學習動力和狀態卻無法調整過來,沒法適應大學學習的節奏,“迷茫”成了第二個月的關鍵詞。到了第三個月🥏,新生們突然發現👩🏿🚀,一門門期中考試撲面而來👐🏼,他們一下子難以應付,紛紛考砸✍🏻👨🦽。絕望之余,新生們開始懷疑人生,甚至自暴自棄🪯,“沉淪”成了第三個月的關鍵詞🙋🏿♂️。
因此🚻,新生需要盡早調整好學習狀態💂🏽♂️🧗🏿♂️,不要接受誤導,認為大學學習很輕松,只要考試前熬兩個通宵就可以過關。第一個月是從高中到大學順利過渡的關鍵👩👦。在這段時間中,新生們應該延續高中階段的學習熱情,做好時間管理🐱,摸索並養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狀態🦶。
(二)學習方法的轉型
與高中階段相比,大學階段的學習有著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大學學習是自主學習。大學學習不再由教師主導🖨,而更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掌握自學能力,是大學學習成功的關鍵所在。
大學課程進度快,往往一次課的內容,相當於高中階段幾次課、甚至一周的內容🕛,並且不一定每次都有課後作業。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適當預習🐈⬛,課後自主地完成進一步理解🐲、尋求疑惑解答、確認自己掌握情況的行為。同時,大學課程涉及面廣🦹🏼🏗,每門課都有各自的特點,學生也需要自行總結掌握課程的規律和學習方法。
(三)學習瓶頸的克服
大學課程呈現給學生的,常常是一個不同於高中學習內容的全新的知識體系,因此在學習開始時,學生往往會面臨學習上的瓶頸🧑🏿🔬。如大學物理中的第一個瓶頸是微積分在力學中的應用。若是不能及時和很好地突破學習上的瓶頸,將極大影響後續的學習👯♀️👨🏽✈️。學生遇到瓶頸問題要及時求問任課老師、助教和同學💪🏼,否則越拖問題越多,等到期中考試再來解決,已經來不及了。
三🧑🏽🦱、大學物理的學習攻略
大學物理的學習有一些特性✢。最近,“攻略”兩個字頗為流行,我們期望解決問題有捷徑可走,學習也是一樣。雖然學習中,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和專註⚡️,但也有一些學習規律可循,聊且稱為“攻略”🦻🏼🤟🏻。大學物理的重要學習攻略如下:
(一)不走回頭路
和高中物理相比,大學物理看似只是一個升級版,但其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涉及多方面物理思維的轉型🤙🏽。比如💁♂️,註重物理系統和物理模型;更註重變化,從恒量到變量👨👦👦;從初等數學到微積分思維等。前面講到,學習大學物理的瓶頸之一就是微積分在力學中的應用。由於微積分的數學方法貫穿整個大學物理教學🌐,因此,突破這一瓶頸尤為重要。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微積分的同學來說,面對力學中的導數和分離變量♜,可能會無從下手,甚至進而影響他們對物理內容的理解😠。突破這一瓶頸的要點有兩個🚽:
第一🫸🏻,提前自學先導教材中的數學部分以及時補充微積分基礎知識,重點在於理解數學概念和基本數學方法(如簡單的求導🚴🏽♂️、積分👈,以及微分方程的分離變量法等)。
第二🧚🏻♀️,不要沿襲高中習慣,應努力用微積分的新思路去理解和解決力學問題🧑🦲,善於總結🖤,適當練習🪡。對於具體的物理問題,往往有多種處理方式👒。高中物理的思維方式浸淫已久😔,自然而然地🕢,學生首先會想到用高中物理方法去處理問題🥹,從數學上說這樣可能非常簡單🫸🏽,不使用看起來繁瑣的求導、積分,很快就能算出正確答案。這樣“走捷徑”,可能一時管用,但失去了學習新方法的機會🧑🏼🔬。另一方面,當遇到一些非用微積分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學生就傻眼了。而且,微積分有助於學生更深刻理解物理運動和物理過程。
因此🤵♂️,切記:“不走回頭路”!新方法雖然一開始看似繁瑣,但是真正學會後,就會發現其是如此簡單直接,普適通用,並會有“豁然開朗、別有洞天”的感覺🕉。
(二)不滿足於知識碎片
吳大猷先生有言:大多數學習物理學的學生都滿足於物理學的“作業知識”(working knowledge),獨獨把物理學哲學擱置一旁🐗。但是🧖♀️,從對物理學演變過程的一個更深刻更具批判性的理解中,能獲得精神上的更大滿足與享受。我們身處的自然世界,是個奇妙的存在™️,有機而有秩序。因此,用來描述自然的物理體系也是非常精妙、整體有序、互相關聯的。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學到的也許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識瓦片,但註意,這些都是知識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需要放在整體框架中去理解。我們要學會整體思維的方法,將學習到的內容進行總結🔷🧑🏻⚖️,系統化,呈現出一幅系統的知識脈絡🫰🏻。這樣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物理規律,也能觸類旁通🏙,更好地理解其他領域的問題。例如,我們可以用力和能兩條主線出發,來梳理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會很有收獲。
另一方面🫸,雖然,正如南非學者麥克斯-格拉克曼所言🤵🏼♂️:科學是一種學問🚶🏻♂️➡️,它能使這一代的傻瓜超越上一代的天才🏒。但是,讀一些物理學史來了解一下這些“天才”是如何發現物理定律的🤼,進一步認識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歷史沿革和來龍去脈,可以讓我們在歷史的維度中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
(三)不依靠題海戰術
新生經常問能否推薦一本習題書來刷刷題。“刷題”,也許是應試教育的秘笈之一,通過“題海戰術”做到熟能生巧、遊刃有余。但是,一方面,這樣的效率太低👨🏻🦼➡️,在大學學習的節奏下行不通;另一方面⛔️,題海戰術常常無助於學生對物理概念和思想的掌握👨🏻🔬🎙,一遇到復雜或新穎的問題就行不通了。
然而有針對性的適度“刷題”還是必要的。很多學生會有這種感慨🎇:上課都能聽懂,書也能看懂,但習題一道也不會做。“作業”是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和方法的重要途徑🤳🏼,因此作業一定要認真獨立地完成,也可以針對性地適當補充一些課外習題,並隨後自行將物理問題進行分類,總結出相應的處理方法和過程,這樣高效的“刷題”就會事倍功半了。
(四)不只是聽課,要有預習和復習
在學期末的最後一堂課上,我曾問過學生一個問題:假如時光倒流👨🏼🔬,你會如何學習大學物理🤵?從反饋的結果來看,學生提到最多的是⚪️:預習和復習。由於課程進度快,若只是聽課,可能會跟不上,或者效果不佳。提前預習,是非常有必要的👨🏽🏭,也許只是5-10分鐘簡單瀏覽一下💂♂️,但對於提高學習成效來說,是非常明顯的。若有可能,課後的復習和總結,也是非常必要的。
另一方面,在學有余力的條件下,學生需要主動學習,不拘泥於課堂和課本的知識🙇🏻♀️,而是學以致用#️⃣,通過主動調研資料,發現物理問題🕳,提出感興趣的課題🌙,進行思考和研究,開展初步的學術研究。在這方面,學校提供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科創項目𓀍,以供學生探索。
四◀️、教學策略建議
教與學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為了有效提升學習成效🐶,除了在學生端進行學習方法的改進,還有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學👇🔆。下面🤛🏼,筆者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針對大學物理的學習困難,從教學策略和管理方面作一些個人性的回應和思考。
(一)預備知識的先建
從前面的調研分析可以看到,學生學習困難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預備基礎知識的欠缺🌱🙊。開學第一堂課,不同基礎的同學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這給教學實施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1. 先導課程的建設
考慮到中學知識體系和大學知識體系的普遍脫節👩🏿💼,騰飛書院自2016學年起,給錄取新生提供了一套《先導課程》👩🏿,主要包括數學、物理👩🎤、程序設計的預備知識,以供新生們在入學之前自學,並在開學時進行評估測試。從初步情況來看,對於大學物理的教學還是有一定幫助的,但具體效果還有待進一步分析研究。另外🦹🏽♂️,除了先導課本外,若能提供配套的視頻資源,甚至上線為在線課程💆♀️,可能更為有效❔。
2. 針對性輔導
除了先導課程外🤚🏻,教師還有必要盡快了解每一個學生,以便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建議教師可以根據開學時的調研或測試,針對各班中基礎較差的同學,集中設立一個專門的周末短期輔導班👨🏿🦰,進行具體針對性的輔導工作。
3. 課堂補充
在具體教學中🥘,對於某些普遍缺乏的基礎知識📭🧑🏿🦲,教師可以在教學周期中適時進行補充相關數學和物理預備知識,以便提高教學效果🌘。
4. 課程體系的調整
考慮到微積分作為大學物理的預備知識🥟,建議學校將大學物理教學計劃調整到第二學期🌁。
(二)教學方法的改進
針對課程和學生特點,教師可以進行多方面的教學方法改進👮🏽,如:針對每一堂課,進行精心教學設計🦀,從三分鐘引題🫄🦗,到知識體系(知識點)的呈現🏆、應用和練習🌞,一氣呵成📏;引入多媒體呈現手段(如視頻等)和互動手段(如出題優等),活潑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其中。
(三)多方位♋️🧑🏼🔬、盡早實施學業指導
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除了課堂教學🤸🏽,有效的學業指導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大學學生人數眾多,任課教師精力有限🚶♂️➡️,往往學業指導成為最缺失的一環,需要任課教師、助教、學工老師(輔導員🏃🏻♀️➡️、班導師)、學生會等多方位開展工作🧚🏼😖,共同努力。其中,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學業指導工作要盡早:
1. 盡早提示🧑🏿🚒:建議在錄取⟹、入學等多個環節中開展新生教育,以消除常見的誤解,如“辛苦高中三年,到了大學就輕松了”🍺、“努力只在考試季”等🙏🏽。
2. 盡早發現:可以通過問卷📕、隨堂測試、小測驗等方式,盡早發現學習困難學生,以提供針對性的學業指導,若是拖到期中考試才發現🙎🏿♀️,可能為時已晚👩🏼🍼🙎♀️。
3. 盡早幹預:發現學習困難學生之後,需要盡快開展學習指導🙍🏽,除了知識答疑和學習方法外👷♀️,還需註意心理層面的問題。從我們實踐來看🐊,盡早幹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為了盡早評估學習情況,我們在第一個月組織了一次小測驗,根據小測驗成績,單獨與不及格同學談話🤷🏻👐,分析原因🫦,提供解決方法的建議🚴♂️。我們統計了兩類學生的三次考試成績(第一次小測驗、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第一類是第一次小測驗不及格同學,第二類是期末考試不及格同學,如圖4所示✝️。
圖4(a)第一次小測驗不及格同學 (b)期末考試不及格同學
從後續期中和期末考試情況來看,第一次小測驗不及格的同學🫶🏼,都取得了較大的提升👵🏿,沒有一位掛科🏕。然而,期末考試不及格的同學☂️🪸,第一次小測驗均集中在60-70分之間🥎。針對這個群體💪,我們事先沒有進行有效關註和幹預,這可能是其期末考試不及格的原因之一。
4. 盡職盡力:建議學校形成一個學業輔導團隊,由任課教師🪭、助教和學長組成,針對性地開展學業輔導工作💼🤾♀️,如日常的學習輔導、針對性的輔導講座,建議可主要由學長參與🦴;同時可能需要輔導員甚至家長的協助🫃🏽,來開展這一工作。
回目錄
意昂平台“騰飛計劃”學生的英語水平及輔導
黨委學生工作部虞文嫣、徐姍姍
一、“助力騰飛英語訓練營”開展背景
意昂平台自2014年起推出“騰飛計劃”👩✈️,面向農村戶籍學生,對通過筆試和面試選拔的學生給予一定高考錄取優惠,讓那些勤奮好學、獨立自強、綜合素質高的農村學子獲得進入好大學的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學工部學生發展中心針對以“騰飛計劃”為主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助力騰飛英語訓練營”(以下簡稱英語訓練營)🥜,通過專業英語教師和學生誌願者的指導🌞,旨在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傳授學習方法、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英語訓練營自2014年下半年舉辦第1期,後每年秋季新生入學舉辦一期🎠🧎🏻➡️,最新一期自2016年10月22日起至11月19日🥻,為期近一個月👶🏿。
針對2016級新生,英語訓練營面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招募營員🤱🏽,各院系初始報名300多名學生,學生發展中心錄取了家庭經濟情況和英語水平偏低的88位營員,最終82名結業🏷。學生反饋良好🧘🏿♀️,尤其是發音口語方面🧑🏼⚖️。
二🤽🏼♀️、營員的英語水平
學生發展中心對2016級新生營員通過自擬問卷“英語學習評估問卷”🩰📿,了解其英語水平和學習意願,填答率為80%☝️。結果表明🧑🍼:
1. 入營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在入學時屬全校中等偏下💇♀️,且期中考試成績不佳。問卷反饋,營員入學分級考試成績都集中在大學英語I到大學英語III中,其中大部分為大學英語II(57.14%);在有英語期中考試的67名營員中,23名考試成績不及格(34.33%),80-89分的僅6人(8.96%),沒有營員考到90分及以上。
圖1 營員的英語入學分級考試成績
圖2 營員的英語期中考試成績
2. 營員對自己的英語能力評價較低(2.3分),在聽說讀寫幾方面能力中,營員認為最差的是口語(2.03)、其次是聽力(2.1)🧑🏽🍼、然後是寫作(2.34),閱讀能力相對好一些(2.71)⬜️。
圖3 營員對自己英語能力的評價
3. 營員對提高英語能力的願望很高(4.7分),對英語考試有焦慮感,學業壓力也比較大。
圖4 營員對提高自己英語能力的願望
表1 營員對自己基本狀態的評價
4. 營員課外英語學習機會不多🧜🏿♂️,對英語學習興趣一般(3.76,滿分5分)🧍🏻,英語學習的自主性也不足。約94%的營員(66名)自入大學以來沒有參加過除本次培訓以外的英語課外培訓🏄🏼♀️。營員對英語學習興趣一般(3.76,滿分5分),英語課外閱讀量和口語練習較少🎬,一半營員無法達到每周一次閱讀,超過九成營員無法完成每周一次口語練習✋🏽。
圖5 營員在大學的英語課外閱讀情況
(除教科書以外的報刊🛟、網站🔎、文學作品等)
圖6 營員在大學的英語口語交流情況
三🥿🏊、英語訓練營側重於營員的聽🎺、說能力提高
針對營員英語綜合水平較弱💈,結合他們的需求🧔🏼♀️,並探索教學有效性🙆🏽♂️,本期英語訓練營分五周開展輔導。
1. 輔導安排🧑🏼🚒🙍🏿:第一周開營式📇,介紹學校的英語學習資源、本次訓練營教學安排等👨🦰,第二周詞匯學習🎞,第三周發音和口語,第四周聽力,第五周分組展示和結營儀式❣️。
2. 輔導人員⚽️:英語訓練營邀請大學英語教學部教師授課❕,並在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招募30多位學生誌願者,根據誌願者能力依次分為英語達人、TA(助教)和一般誌願者。
3. 輔導形式⏱:在每次主題輔導安排專業教師授課45分鐘,偏重相關學習理論;英語達人經驗談45分鐘,介紹具體學習方法🥊、技巧和小工具,如app等🚥;TA遊戲活動30分鐘,註重互動📽;總計2個小時。訓練營為每位營員匹配誌願者🧑🏽👩🏻🌾,進行課後一對一輔導🚣🏻♂️。
4. 輔導時間:所有營員根據自身時間安排選擇周六上午或周日上課參加統一輔導👨🏿💼🧑🔬,每周末兩天課程一樣,每次課程實際營員約35名,每周輔導約有10多名營員請假。
四、營員對訓練營的評價反饋
每次主題學習後訓練營會對營員進行調研,及時收集反饋信息(表2)。問卷調研反映出以下情況👩👩👧:
1. 在詞匯🙆🏽♀️、發音和口語👮🏼♀️🌀、聽力這三個主題的學習中,營員對發音口語的評價最高。部分原因可能是口語交流必須有他人才能進行💁🏽♀️👩🏿🚒、他們平時缺乏這樣的機會,而詞匯、聽力可以自己提高🪮。
2. 營員對教師、達人和TA評價優良🤟🏽,總體平均分是4.66;在教師、達人和TA中🤹🏽,營員對老師評價最高(4.76分),達人次之(4.67分),TA第三(4.39分)🤹🏽♂️。分析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其一🤡,授課內容和水平上,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在營員中有威信,而英語達人相較TA可能水平更高一些,得到他們青睞。其二🗯,輔導安排上🧑🏻🦰,對同一主題,教師先授課45分鐘、達人再講45分鐘⚂,TA最後開展30分鐘,在內容上難免會有重復,導致他們的評分依次降低。
3. 相對地對活動的組織評價略低(4.39)。分析原因🤵♂️,可能存在通知方法不夠有效、考勤規則不夠明確👳🏽、課程時間跨度太大而每次課程時間較短等問題🤦🏽。訓練營硬件設備上也有些問題,如沒有翻頁筆🌮、設備質量不佳導致後排營員聽不清等。
表2 營員對每次主題輔導的評價
五🧚🏼、營員對訓練營的改進反饋
對本次訓練營,營員普遍反映收獲很大,認識到自己在英語學習方面沒有好的學習習慣、不夠努力,了解了很多學習方法和英語學習的資源📨,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絕大部分營員表示意猶未盡⬛️🐊,建議增加訓練營的時長,包括課程🐊👨🍳、一對一輔導和訓練時間等。許多營員建議增加課後任務,督促大家練習,同時能提供教案並加強教學硬件的保障🙏🏻。
一位營員寫到“一對一的幫助有針對性,對自己接下來的英語學習更有信心。在意昂有這樣的體驗讓我感到很溫暖,希望這個活動可以一直舉辦下去,幫助更多的人🐮。”
在具體課程內容方面💅🏿,營員們最大的收獲是學到了很多不同的學習方法,共性的建議是認為教學內容方面需要更細致地考慮他們的英語能力水平,調整合適的難度,以下是營員對輔導各環節的意見或建議🏄♂️:
1. 教師教學環節:希望教師可以講得慢一些💲,重點PPT停留時間長一些,內容上增加趣味性🎉,形式上有互動環節,讓學生即時提問🍉。
2. 達人分享環節:希望介紹更多個人學習經歷和心得經驗,對不同的學習方法進行比較✨,以便營員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3. TA遊戲環節:希望針對營員能力選擇遊戲難度🟧,如果難度適當則效果較好,難度過大無法參與,且營員容易有挫敗感⏬,個別TA對課堂的掌控能力需要加強⁉️。
六、總結和討論
由於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英語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資源較匱乏🧳,身心壓力較一般學生大,也不擅長主動學習和人際交往。因此“助力騰飛英語訓練營”側重於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營員對訓練營的評價優良🙍🏼♀️、對口語發音方面的評價最高,並反饋收獲了很多具體的學習方法🧑🏻🦼,因此學生發展中心將繼續舉辦英語訓練營。
在以後開展的輔導中◾️🕵🏻♂️,訓練營可以強化口語方面的訓練、增強授課的趣味和互動,把握適的難度、調整課程時間🙈、完善硬件設施和組織保障🌊,以更好地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升英語實際聽說能力。此外💇🏽,針對學生反映的情況,訓練營將教師和誌願者們的輔導內容整理為“幹貨”發布在學生發展中心微信平臺上,供學生進一步學習👣。
回目錄
意昂平台城鄉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的比較
意昂平台高等教育研究所 牛新春
【摘要】 本文基於意昂平台20XX級新生學業記錄和跟蹤調研數據,考察城鄉學生的專業課學習策略和學業表現,回答應試教育的印記是否體現在重點大學學生的學習策略上並影響其學業表現及其城鄉差異?經實證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結果: 第一👰🏽♀️🤨,應試教育的印記在城鄉學生中都有體現。城鄉學生都更重視復習備考策略而忽視平時學習,更多使用重復性策略而疏於整理消化🏃♀️、自我監測🐡。第二,應試教育的烙印在農村學生更為明顯,他們更為倚重復習備考策略。第三,整理🤼♂️、消化和自我監測學習策略的使用促進學生學業表現。自主學習策略方面的劣勢是農村學生專業課績點、排名等處於劣勢的顯著影響因素。
【關鍵字】 自主學習策略,應試教育,學業表現𓀏,城鄉差異
一、問題提出
中國高等教育尤其是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有限🚵🏿♀️,高考成績作為大學錄取最重要的指標,雖然為芸芸學子提供了相對公平的競爭平臺,卻有違初衷地導致中學教育的應試色彩 。應試教育以考試作為教育的目的,多使用機械的背誦和復述方法,力求正確答案,相對忽視涵義的理解,學生被動學習 。然而大學課程進度很快,作業和練習也不多🕵🏻,學生需要課後自己進一步學習理解,大學強調自主學習,重點大學更是如此🥷🏼🚮。因此,應試教育下的學生進入重點大學後很有可能學習策略和習慣欠佳,不適應大學教學的自主學習模式🤟。農村學生缺乏其他方面的競爭優勢,更為強調應試教育🐦🔥。
本文以意昂平台作為案例🏋🏽♀️,分析20XX級學生學業表現記錄和跟蹤調研數據,使用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MSLQ)這一經典的自主學習測量工具 ,集中於專業課程的自主學習策略,回答以下四個研究問題:
1. 重點大學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的使用是否體現應試教育的印記💪🏿👨👦?
2. 城鄉學生在自主學習策略的使用上是否存在差異?
3. 自主學習策略的使用如何影響學生大學學業表現⏩?哪些策略更為有效🫒?
4. 城鄉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的使用差異如何影響其大學學業表現差異🧨?
二、 文獻評述
(一)應試教育與自主學習♧、大學學業表現城鄉差異
應試教育的一個後果是高考成績失去了評價學生學業準備的判斷價值,高考備考以題海戰術、死記硬背為特征,成為一個社會巨大的資源浪費 。早在1970年代,社會心理學家Campbell就指出“數量化的社會指標越多用於決策,就越可能被扭曲而敗壞這一指標所要監測的社會進程”➔👩🏼💻,換言之🧦🫴,“當測量指標本身成為目標,便不再是個好的測量指標”📀。對於應試教育而言🧔🏼♀️,“在以能力為目標的正常教學情況下🚵🏻♀️,考試成績是學業成就的有效評價指標。但是當考試成績成為教學的目標時,考試成績失去了評價指標的價值👨👨👦,而且還對教育過程產生了惡性的扭曲” 。
然而應試教育的後果是止於高中畢業和高考,還是在學生身上留下了更為長遠的影響呢?近些年新聞評論文章渲染大學生厭學情緒,學術論文報告大學生的教育工具性價值取向🖖🏽✣,這些其實都更集中於探討應試教育對於學生的長遠影響⛵️,而影響之一即為應試性學習方式的延續、自主學習能力的欠缺 。
最近大學生學業表現方面的研究一般發現農村學生在學業表現處於劣勢 🚶♂️, 。學者在解讀結果時指出🚗👩🏿🎤,農村的中學教育更為強調應試而缺乏學習能力方面的培養 。雖然初雲寶 發現農村學生必修課成績優於城市學生、選修課成績卻落後於城市學生,作者解讀這一結果時指出農村學生受高中階段的應試教育思想影響更側重基礎性課程的學習和考試結果🍻,而城市大學生的學習更為多元和註重個性培養。
美國的相關研究也發現即使考慮了學生的家庭背景、標準考試成績和高中學業表現,學習技巧依然對學生的大學學業表現產生影響 。更重要的是,弱勢學生大學學業表現劣勢的原因之一是中學學業準備有大的欠缺,包括自主學習方法的欠缺 。
(二)自主學習策略與學業表現
Pintrich以社會認知和教育心理理論為指導😡,提出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MSLQ)這一經典的自主學習測量工具 。Pintrich的研究是基於較早期認知心理學家🧗♀️,如Zimmerman、Weinstein等的研究結果,綜合考慮了已有自主學習的操作化測量🥱。 MSLQ包括動機性信念和自主學習策略兩個部分👨🏽🦲。簡版問卷中動機性信念分為自我效能感、內在價值、考試焦慮三個維度,自主學習策略分為具體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兩個維度🏓。
MSLQ所體現的自主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SRL)理論架構 視學習者為主動參與者😘🤸♂️,雖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個人背景性因素的限製🖤,卻可以對自己的學習設立標準或目標,監測標準或目標的達成🏂🏽,自主地控製和管理自己的認知、動機🧑🏿🍼、行為甚至環境🧙。歐洲及澳洲學者也提出了學習理論(student approaches to learning,SAL)以及相應的測量工具如Study Process Questionnaire(SPQ), 與自主學習理論以及MSLQ異曲同工。 雖然深層、淺層學習二元學習理論簡明直觀,但缺乏認知理論基礎⛓,因此沒有自主學習(SRL)不同維度的清晰界定,也沒有涵蓋不同學習策略的靈活性 🙇🏿♀️。
Dent和Koenka 指出不同具體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的使用對學業表現的影響有差異🦓、甚至影響相反,深層學習策略(deep processing strategies)和學業表現的關系比淺層學習策略(shallow processing strategies)更為明顯,後者和學業表現甚至呈現負向關系🧑🏻🦯。而已有研究通常考察自主學習不同維度總得分與學業表現的關系,並不關註單項策略與學業表現關系🚦🤷🏻♀️。
國內近年來學習策略代表性研究 , 一般遵從心理學研究範式⛈,參考使用已有的成熟量表或自編問卷🖖🏿,使用因子分析構建不同維度,計算自主學習各維度得分🎳。一般基於性別、年級和專業考察學生群體差異🏄🏻♀️,但對弱勢學生的關註很有限👪。
對於大學生自主學習策略與學業表現關系的分析一般停留在簡單相關關系,僅有少數學者考察了自主學習各維度與學業表現關系的差異和路徑。 例如🈚️,周海濤 基於較為細致的分類分析大學生學習策略使用,發現學生精細加工🦵🏻、復述策略的使用水平較高,但監控策略使用水平最低;並且父母教育程度低的學生在學習策略使用上處於劣勢。馬鄭豫和張家軍 的研究雖然針對中小學生,其研究結果很有啟示。他們發現復述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策略👩🦼➡️,而計劃、監控以及加工組織策略的使用不足。在各種學習策略的使用上,城鎮學生好於農村學生🤵🏿,東部沿海地區學生優於中西部學生。
三🤚🏼、描述性分析: 城鄉學生的專業課自主學習策略使用
調研樣本包括了全部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隨機抽樣👨🏻🦱。考慮到樣本的抽樣設計,所有描述性和多元回歸分析均使用樣本權重以確保對20XX級新生的代表性,樣本權重設計考慮到分層不均勻抽樣和填答率雙重因素。
對專業課程具體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的分析表明了應試教育在城鄉學生學習策略上的明顯印記。表1的結果顯示,學生們具體認知策略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兩項復習備考策略。 超過1/3學生回答總是會在“復習備考時,把重要的觀點一遍遍默記下來”、“復習備考時💼,把課堂上所學的信息與課本上的內容結合在一起復習”。
學生們具體認知策略中使用頻率最低的是兩項整理消化的學習策略,僅僅1/5學生回答總是會在“課後,整理自己的筆記🧑🦽,以幫助自己理解和學習”🎓、“學習時♥︎,我把重要的觀點用自己的話來表述”。
表2結果顯示,元認知學習策略中兩項自我監視策略的使用頻率最低👨🏽🎨,不到一半學生會經常“為了確保自己弄明白所學的內容▪️,提問自己”、不到1/5學生會經常“即使沒有要求💥,對每章後面的問題進行練習和解答”👮🏻。
也就是說🚣🏻♂️,即使是入學意昂平台這一部屬大學的學生中佼佼者👩🎨,他們依然延續倚重著備考、重復記憶這些應試類和淺層次的學習策略😧🍢,而缺乏自主消化🐦、自我監控這些強調自主學習和深層次的學習策略。
表1、表2中城鄉學生的對比進一步表明城鄉學生其實都是如此🕚,只是農村學生更為嚴重。農村學生在具體認知學習策略和元認知學習策略的使用頻率上普遍低於城市學生🔙🟥,表明農村學生在學習技能方面的普遍弱勢。 然而城鄉學生學習策略使用上的兩方面差異進一步凸顯了應試教育在農村學生身上的深刻印記。
第一🙋🏻♀️,農村學生在各項具體認知學習策略使用上弱於城市學生☝🏻🀄️,但唯獨在“復習備考時,把重要的觀點一遍遍默記下來”這一備考👳♀️、重復記憶策略的使用上,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完全沒有差異;也就是說,農村學生更為倚重備考、重復這一應試類學習策略🤴🏽🌌。
第二,農村學生在元認知學習策略使用上弱於城市學生,但對“即使學習內容枯燥乏味🚶🏻♂️🦸🏻,我也會把它完成”這個問題回答“經常如此”的比例沒有城鄉差異🤘🏽,對“盡管我不喜歡課上所學的內容📸,但是為了取得一個好分數也努力學習”這個問題的城鄉差異則是貧困定向學生回答“經常如此”的比例最高。 然而,“遇到有難度的學習任務時👷🏻♂️🚣♀️,我要麽放棄🧘🏿,要麽只做容易的部分”回答“完全沒有”的比例農村學生顯著低於城市學生🧽。這樣的對比表明,雖然農村學生非常願意努力🫲🏻,但卻力不從心。已有研究指出,貧困定向學生學習起點存在一定弱勢而學習效率低 𓀑,因此農村學生力不從心其實部分反映了學業準備不足🧖🏿♀️,而城鄉學生高考分數其實相差並不太大但學業準備差異顯著本身也是應試教育的直接後果⛹🏻,高考分數相當程度失去了對學生學業準備的評判價值🔘。
四🥉、描述性分析: 專業課自主學習策略使用與學業表現
本文在專業課程學習策略的使用與學業表現上確認自主學習策略使用和學業表現的關系♢🧑🏼🦳。學業表現好的學生更善於使用不同學習策略 , ,尤其是自主消化、自我監控這些強調自主學習和深層次的學習策略 。
表3和表4報告的結果表明,大二專業課累積院系排名優秀(頭30%)的學生在各項具體認知策略、各項元認知策略的使用頻率上基本都高於排名一般(居中40%)和排名落後(最末30%)的學生,排名落後的學生自主學習策略使用上的劣勢尤其顯著🧓🏽🍺。重要的是🧑🏻🦯➡️,優秀學生和落後學生在以下幾項學習策略的使用上差異更大🏊🏻,而這幾項策略強調自主學習和深層次學習。“課後,我整理自己的筆記,以幫助自己理解和學習”這一策略的使用😅🧔,優秀學生中“總是如此”比例約為28%⛴,是落後學生比例(約為8%)的3倍多。“列提綱”、“結合已有知識”兩項具體認知策略的使用,優秀學生中“總是如此”的比例是落後學生中比例的2到3倍。
優秀學生和落後學生在以下幾項自我監視和努力成效的元認知策略使用上的差異也更大✊。“為了確保自己弄明白所學的內容🤽🏿,我會提問自己”這一策略的使用,優秀學生中“經常如此”比例約為54%,是落後學生比例(約為35%)的1.5倍🙋🏼♂️。“自覺完成章節練習”🌎、“放棄有難度的學習任務”兩項元認知策略的使用,優秀學生中“經常如此(完全沒有)”的比例是落後學生比例的2倍左右。
五🤬、描述性分析: 城鄉學生的專業課學業表現
與已有基於學生學業記錄的城鄉學生學業表現研究的結果一致,本研究也發現農村學生大二專業課累積GPA(大一大二兩學年專業課平均績點GPA)、累積掛科(大一大二專業課程不及格情況,只要有一科即計算為有)和累積院系排名(大一大二專業課GPA排名)三個指標上都比城市學生落後🤪。
六、多元回歸分析:專業課自主學習策略使用對學業表現及城鄉差異的影響
本文使用系列多元回歸模型進一步證實自主學習策略與學業表現之間的關系:
大二累積專業課程表現=α+β(自主學習策略)+γ(城鄉類別) + θ(個人特征🦌、家庭背景、教育期望)+δ(學業準備) +ε
大二累積專業課程表現操作化為大二累積績點、累積院系排名(越好排名越小)、累積掛科三個指標。為方便解讀結果,多元回歸分析時累積績點轉化為100分製。
表5-7報告了系列回歸模型結果,結果表明自主學習策略使用的差異顯著影響學生專業課程表現以及課程表現的城鄉差異🧛🏻♂️。 第一,模型0的結果確認自主消化👩⚖️、自我監控這些強調自主學習和深層次的學習策略這些學習策略的使用才對專業課程表現有促進作用。 在專業課程學習中堅持“課後整理筆記”🧑🏼🤝🧑🏼👮🏿、“結合已有知識”🙋🏿♀️、“列提綱”🙇🏼、“自我提問”、“自覺完成章節練習”🙆🏼♂️、“(不)放棄有難度的學習任務”的學生績點更高、排名更勝出、掛科的可能性減低。
“課後整理筆記”、“自我提問”、“自覺完成章節練習”這幾項策略還是比較容易實行的。“結合已有知識”、“列提綱”對學生的應用🛀🏿、歸納能力有所要求,相對難一些。 “(不)放棄有難度的學習任務”其實並不只是努力程度的差異🆔💦,如前文所討論😔,學生的前期學業準備差異使得有些弱勢學生有心無力。
模型0的結果還表明簡單重復性認知策略不僅無用🤷🏻,甚至起到反作用⛄️。專業課程學習中“備考時重復記憶要點”和學生績點、排名、掛科表現沒有顯著關系🙎🏼。而總是“反復地閱讀以幫助自己理解記憶”學生,在專業課程累積績點🥙、排名🚴🏽♀️、掛科上則處於顯著劣勢。也就是說,應試教育所強調的機械性背誦和復述策略可以相當有效地促進高考分數的提升,幫助學生踏入X大學的門檻◀️🫅🏽,但在大學學習中卻不再有效◾️。
值得指出的是,“結合課堂所學和課本內容”的備考策略對學生的專業課程累積績點有輕微的促進作用,然而總是如此的學生卻更可能掛科。 這樣的結果似乎有些自相矛盾👩🏼🔧,但進一步的分析表明,這是學業優秀(排名頭30%)的學生最多使用的一項具體認知策略,同時也是掛科學生最多使用的一項具體認知策略🍴,區別在於優秀學生除了使用兩項備考策略也善於“結合已有知識”👃、“列提綱”,而掛科學生除此之外則倚重於“反復閱讀”。可以說,優秀學生看重備考策略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成績、排名更勝出🙋🏿,但掛科學生看重備考策略卻只是臨陣磨槍🕵🏻♀️👨🦼➡️。
而“為績點而努力學習”這一元認知策略雖然對學生的專業課程累積績點和排名沒有什麽作用,卻也是減低掛科可能性的有效策略𓀔。
模型中大二專業課程累積績點和院系排名同為百分製♙👨🏻✈️,然而績點模型的系數絕對值比排名模型的系數絕對值小🧑🏽✈️,表明自主學習策略的使用對績點這一絕對指標的貢獻小於對排名這一相對指標的貢獻。掛科模型的系數雖不能和績點模型🤷🏻、排名模型的系數直接比較,但顯著性水平較低🫶🏽,兩個自我監控變量的系數不顯著👐。這些結果共同說明自主學習策略固然可以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但更是優秀學生之所以優秀的利器🖌。
第二,模型1的結果確認大二累積專業課程表現的城鄉差異🤮。然而🌩,如前文所示,農村學生在自主學習策略、尤其自主消化、自我監控策略的使用上處於劣勢💆🏻♂️,而且這些學生在家庭背景和前期學業準備上也處於劣勢 。因此,當模型2納入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家庭背景和前期學業準備變量時🧑🏻🦯➡️,農村學生的大二累積專業課程表現劣勢減小。
七、討論與建議
諸多新聞熱評和學術論文指出中國大學生雖然考試成績優秀但缺乏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研究能力🧝🏻,本文的分析表明這一結果有其一貫淵源🤹🏿。即使在最優秀的學生—入學部屬X大學的學生身上,中學的應試教育也在他們的學習策略使用上留下了明顯的印記,延續到大學的學習上。
盡管如此🦉,整理🤌🏿、消化和自我監測學習策略為有效策略、簡單復述策略為無效甚至負效用策略的結果為高校實施學業支持提供了實證依據。高校可以舉辦學習方法培訓講座🧑🦯➡️、大一、大二專業課程教師可以布置作業要求學生整理所學內容的要點和要點之間的關系🚴🏿,課程考核淡化單純記憶性的知識點、強調對內容的理解和不同知識點的聯系♓️👨💻。此外,已有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同伴學習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自我監視這一有效元認知策略的使用 🫷🏻,而且同伴學習在現有條件下降低師生比,增強學生的參與感💆🏻。更重要的是,這些有效策略強調自主學習和深層次學習👨🏿🦲,因此,掌握這些學習策略不僅促進學生學業表現👨🚒,更可促進學生思維方式的改變和成長
最後,已有研究發現學習動機通過學習策略影響學業表現。學業落後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不足 🫱🏻,學業自我效能和大學價值認同方面有基於學生家庭背景的差異 ,因此幫助學業落後的學生以及農村學生意識到大學教育的個人和社會價值、提升學習動機,可以提高有效學習策略的使用🐴,從而促進學生學業成功、進一步減小城鄉學生的學業表現差異👩🏼🔬。
回目錄
自主學習的定義、特征與元認知
學業成功的秘訣是什麽🧜♀️?這個問題一直為教育研究者和決策者所關註🚟🙎🏼♀️。最近的改革把焦點對準了中學生的學業表現。在衡量學業表現的各項指標中🦟,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動機一樣重要。自主學習則是這些背景因素和心理因素的交叉點👩🏻🔧。
自主學習的基本定義反映了它在學業表現中的核心地位,並且發展為一些理論模型的出發點🧑🏻⚕️。自主學習是學術語境和學生特征影響學業表現的中介物🤥。這一點被強調不同概念和機製的理論模型所認可。找出最重要的自主學習策略和最有效的促進因素對提高學業表現至關重要。為此,我們采用了兩種元分析方法來探究學業表現和自主學習的兩大要素(元認知過程及學生認知策略的使用)之間的關系🫅🏼👩🏼✈️。
一、自主學習的定義
Zimmerman根據社會認知理論將自主學習定義為從動機🧾、認知和行為等方面積極學習🤶🏿。符合該定義的自主學習者最早出現於20世紀90年代🌀。他們靈活地製定學習目標、選取合適的學習策略、適時調整學習方法、並且評估其優勢和劣勢。通過這一自我指導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將他們的思維能力轉化為學術技能💲🧑🏻🏭。
自主學習處在一些研究領域的交叉地帶。由於這些領域的理論框架和術語各不相同,自主學習的概念性定義和操作性定義也有所不同🧑🌾。自主學習的理論視角和它的跨學科性賦予了這一概念許多不同的定義方式🏌🏿♀️。Pintrich提出了一種綜合各種理論視角的操作性定義🍖:自主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首先製定學習目標,繼而在目標和外部環境的引導和驅動下,監督、管理和調控自身的認知🧑🏻🌾、動機和行為👨🏻💻。
二⁉️🙋🏽♂️、自主學習的模型
自主學習模型具有以下四個共同特征:第一,自主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自主學習者主動獲取學習任務👩🏻⚖️,根據自身知識儲備和學習環境來製定學習目標和策略🧒🏻🛟。第二,自主學習者製定具體任務的學習目標。這些目標是學生評估自身學習結果的重要標準🦸♂️。第三🙎🏻,自主學習者記錄學習結果,並與預期目標對照反思。第四🌍,學生的認知、行為和動機各自發揮作用🥉。選擇和運用認知策略是學生自我調節的重要方式。這些策略通常被寬泛地定義為學生在完成一項學業任務(如闡釋和復述)時所運用的認知方法👃。元認知技能還可以幫助學生主動調節自己的學習行為,包括有效管理學習時間和營造有利的學習環境🤾🏿。其次👨🏻🍳,學習動機對發起和堅持主動學習影響很大🤼。元認知過程解釋了學生如何主動學習🕺🏼👩🏿🦰,而動機則表明了他們為何這麽做。因此,動機被認為是自主學習的先導或者重要成分。
以下是統一自主學習理論模型的五種元認知過程:目標設置、策略計劃、自我監督、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獲取元認知知識和技能是自主學習的重要標誌🥜,有利於學生掌控自己的學術前景。認知和元認知策略的自我調整是自主學習的關鍵特征,也是本篇研究綜述的重點。認知策略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學習材料👁,而元認知策略則可以確保它們被執行。沒有自我監管,學生不會意識到他們對學習材料的實際掌握情況和預期目標之間的差距;沒有自我控製,學生也不會采取有效途徑來改善自身的不足。
對小學生和中學生而言🐻,學業表現與自主學習的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都顯著相關,並且與後者的相關性更強。其次,某些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與學業表現的關系更強。 深層次策略促進概念間的聯系和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因此,常常使用深層次策略的學生學業表現更優。而且無論使用多項還是單項測量指標,這一假設都得到證實⛑️。深層次策略和學業表現的關系比淺層次策略更強🚗🕸,這也和一般性的看法一致,那就是,概念的理解比死記硬背更能提升學業表現。
——意昂平台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張夢編譯
(原文🔆:Amy L. Dent & Alison C. Koenka. The Relation Betwee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cross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 Meta-Analysis [J]. Educ Psychol Rev (2016) 28:425–474,本刊對內容作了摘編。)
回目錄
美國高中學業對完成大學學習的影響
——“The Toolbox Revisited”節選譯文
Tool Box和Toolbox Revisited這兩項間隔十年的美國國家縱向研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它們都致力於提高美國中學課程質量並使得更多學生能參與這些課程🌒,以幫助大學和社區大學的學生完成本科學習。
一般而言美國大學關註學生高中學習時的三項指標——課程配置、學業表現(綜合班級排名和績點)和綜合學習能力(學術能力評估測試)。中學課程的強度和質量對學生大學入學、完成本科學習影響最大,而且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尤為重要🦹🏿♀️。 Tool Box研究表明美國中學課程強度的重要性勝於標準化考試的成績和高中成績。這一發現改變了人們對學生“入學時特征”的理解🥷🏻。
被美國中學廣泛認可的Tool Box在某些方面的確對中學課程的學生參與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是對於英語和科學學科而言,卡內基學分製並不能準確描述和證明學生學到了什麽、能否滿足高等教育的學業要求。因此Toolbox Revisited致力於美國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間的順利接軌,以幫助學生應對大學入學考試🙈👨🏿。
美國高中課程的強度在大學預備階段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然而,不是所有高中都能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課程學習機會。數學課的難度差距問題亟待解決✨。社會經濟狀況較差地區的高中生很難接觸任何超出“代數二”難度的數學課🫲🏿。而學習了“代數二”以上是獲得學士學位的指標之一📥。因此修過高中最高難度的數學課是大學預備期的一個關鍵籌碼,為獲得學士學位,獲得真正大學水平的數學課學分是非常需要的🙇🏻♂️。世界在不斷量化🚉:商業、地理💂🏿、刑事司法、歷史👓、相關的醫療衛生領域——各種學科和職業都在向學生傳遞一個信息😌🫡:數學能力的要求並不僅僅是完成一些抽象的學校練習題。大學入學後的第二個年末✏️,那些最終完成學業的學生和沒有完成的學生在數學課上的學分差距達到了71∶38。社區大學的學生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一些大學“入門課”的學分獲取情況是學生學術背景的一個主要特點🤵♀️。其中重點課程的學生參與度將會受到學術管理人員的定期監管。其次,這些“入門課”對新生的課程要求(考試、論文、實驗作業)需要更加公開。不僅僅是政策製定者,家長👭🕵️♀️、中學教師以及高中生也有權獲知⛹🏻、並為下一步做好準備🙇🏻♀️。
為了找出影響美國學生完成本科學習的關鍵因素🙅🏽♂️, Tool Box和Toolbox Revisited調查了隨後就讀大學的十二年級學生的學術背景👨🏿🍳。調查對象不區分全日製學生和在職學生,不區分社區學院和四年製大學,大學入學時間不局限於秋季學期🙅🏻♀️。Toolbox Revisited的核心是“課程作業區分化”假設🔜。該假設起源於Pallas和Alexander有關中學考試成績的著作📣。Tool Box的出版為難度等級最高的數學課😂、核心實驗室科學課👰🏼、大學預修課的評判添加了標準📱,並且提供了諸如“核心課程”、“中等難度”和“高強度”這樣的三分標簽。
在特定的學科領域🤸🏿♂️,課程修讀數量並不能等同於課程內容的高含量或學生的成績標準🔤。位於不同地理位置的美國學校教育資源不平等、學生學業選擇趨向不同,但是從Delta-p統計數值反映的學生學業完成情況來看,社會經濟狀況將會中和課程體系的一些影響。學生學術背景的每一階段都將為他們提供一系列的決策。美國高中的學業內容和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努力質量對他們順利完成本科學習影響深遠🤙🏻。
——意昂平台外文學院 張夢 編譯
(原載於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報告《THE TOOLBOX REVISITED Paths to Degree Completion From High School Through College》February 2006,本刊對內容做了摘編。)
回目錄
|